库存周期视角下的玻璃投资机会
目前玻璃库存数据中,能统计的只有生产厂家的厂库,贸易商和终端的社会库存数据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据某些机构调研,全国贸易商的整体库存量相对于厂家的库存量较小,因此厂家的库存数据基本可以代表整体的库存走势。本文尝试通过库存周期理论,希望能对玻璃价格后期走势分析有所裨益。
库存周期理论
库存周期是企业库存的投资等变量发生经济的短期波动。企业的库存行为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库存周期按照量价关系往往被分为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循环为:被动去库存(需求上升、库存下降) 主动补库存(需求上升、库存上升) 被动补库存(需求下降、库存上升) 主动去库存(需求下降、库存下降)。
玻璃库存周期回顾
从以往的玻璃库存和现货价格走势来看,大致是反向的关系,即库存下降阶段现货价格往往走强,在库存上升的时期价格一般疲弱,基本符合库存周期理论。
但如果仅仅是用库存的绝对水平和价格的关系,来划分周期的各个阶段,很难有清晰明显的区间。这主要是因为玻璃的库存,存在季节性因素。
玻璃库存存在季节性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玻璃的生产基本上是全年平稳进行,生产线的冷修或复产,只和生产利润和生产线的窖龄有关,和天气等季节性因素无关(但2017年开始的环保限产,天气因素也对供应产生冲击)。而玻璃需求的70%集中在房地产的施工和竣工环节,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从而在全年有着淡旺季之分。反映在库存上,1季度尤其是春节前后下游深加工业及建筑业停工放假,但生产不停导致库存攀升。2季度迎来建材需求小旺季,库存小幅下降,随后6、7月份梅雨季节,需求下滑库存再度上升,而3季度的金九银十是传统的需求旺季,库存快速下降。11月中旬开始,北方降温需求开始下滑,库存又开始进入累库阶段。
如果用库存同比增长进行代替绝对水平,其与价格的关系,能比较好的区分出库存周期。如上图所示,从2010年3月至今玻璃行业已经历了大致两个完整的库存周期,其中从2015年7月份开始,玻璃产量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影响有所收缩,需求受国家出台房地产刺激政策开始启动,玻璃销量上涨,库存下降,价格上涨,属于典型的被动的去库存阶段,该周期一直持续到2018年8月。其后在消费旺季的带动下,出现了短暂的库存和价格同步上升的主动补库存阶段,但进入10月后,房地产销售和竣工增速开始下滑,玻璃下游需求不佳,库存持续累计,价格一路下跌,进入被动累库阶段,直至当下还没有结束。
当前玻璃库存周期的判断
承上所述,当前的玻璃库存周期属于被动累库阶段,库存绝对水平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据wind数据,截止4月19日,浮法玻璃生产线库存4533万重量箱,周环比增加41万重量箱,增幅0.91%,同比2018年4月20日增加1201万重量箱,增幅高达36.04%。库存水平远超近5年均值和去年同期值。
而根据中国玻璃协会数据,截止4月19日行业库存4528万重箱,周环比增加41万重箱,同比去年增加1201万重箱。周末库存天数17.75天,周环比增加0.01天,同比增加4.45天。
从库存绝对水平来看,当前去库压力巨大,库存拐点远未到来。但从库存的同比增速来看,近一个月的增幅逐步放缓,拐点隐现,有望从被动补库存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后期展望
玻璃当前供需依然较弱,近期湖北和山东部分企业价格小幅下调,反映现货压力较大,但沙河地区走货加快,价格压力有所缓解。此外5月全国还有2000吨左右产能计划释放,供应压力不减。需求也因南方雨季的到来将会再度回落,库存形势短期仍然严峻。
但展望中后期,由于玻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的施工和竣工环节,今年1-3月我国房屋施工面积6994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较1-2月提高1.4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18474万平方米,下降10.8%,较1-2月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施工和竣工数据的好转,暗示玻璃需求存在较强的改善预期。
另外,玻璃和螺纹钢(60%用于房地产,40%用于基建)的需求主要都用于房地产建设,螺纹钢的需求主要是在新开工阶段,而玻璃主要用于施工和竣工阶段。螺纹钢最近半年在产量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库存并未大幅累计,证明房地产前端开工情况良好,对螺纹的需求旺盛。一般而言,房地产的新开工领先竣工12-18个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自2018年4月开始,累计同比增速连续增长到2018年12月,按房地产链条传导逻辑,今年4月开始,竣工面积有望开始持续增长,玻璃需求或将迎来爆发。
综上所述,短期而言,玻璃库存还处在被动补库存阶段,价格面临压力。但中后期需求有望迎来爆发,主动去库存阶段即将到来,虽然现货价格还会同步库存下跌,但期货的预期性,将会在现货的探底过程中提前走需求好转逻辑而上涨。因此对于FG909合约的投资策略,建议短空长多,若跌至1300下方则具备中期做多价值。(作者单位:中航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