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期货:你需要戴口罩防疫吗?东西方态度为何大不相同?
自从新冠肺炎流行以来,口罩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脱销了,在很多国家里不带口罩出门会引起非常多异样的目光,尤其是亚洲地区。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马路上和超市里大多数人还是不戴口罩,时常发现几个戴口罩的人走过,可能还是以旅居西方的亚裔人为主。
为什么有些国家认为戴口罩是天经地义的,而另一些国家则不以为然呢?这不仅仅是因为政府或者医生建议的问题,这是来源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世卫组织(WHO)的官方建议是:只有两种人需要戴口罩——生病的人或疑似感染的人,以及需要照顾疑似病例的人。
甚至不少人认为戴口罩的防护作用很小,因为病毒很多时候是通过接触传播,口罩只在有人对你近距离打喷嚏的时候才能起到防护作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勤洗手就能达到消除病毒的效果。很多西方国家在疾病流行初期就是建议民众多用洗手液洗手就可以了。
但是在大部分东亚国家里,面对新冠肺炎,人人在出门前认真戴好口罩,否则甚至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比如中国、日本、泰国等国。前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官方要求大家出门必须佩戴口罩,甚至很多政府官员在新闻发布会时也是小心谨慎地戴好口罩来回答记者提问的。在西方国家则很难见到这样的场面。
日本许多人早就有佩戴口罩来预防花粉过敏的习惯;中国很多人会在冬天污染严重的时候用口罩来防雾霾。更别说感冒的时候,亚洲人觉得戴口罩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保护和尊重。有些地区佩戴各种卡通图案的口罩早就是一种流行文化——比如香港人曾经流行佩戴Hello Kitty的口罩。中国经历过2003年的SARS之后,对和新冠肺炎类似的流行病有过不算太遥远的记忆,人们对于再次戴上口罩应该说不太陌生。例外的亚洲国家是新加坡,其政府要求市民不要佩戴口罩,因为市场的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首先需要保证医护人员的充足供应。
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或者西雅图,你可能很难在餐厅、超市里见到戴口罩的人,你可能在街上见到的戴口罩的人还是华人为主,甚至很多西方人对带着口罩的东方人还会稍微侧目相对,担心他们可能是已经染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里,不光是不戴口罩,他们一年四季都喝凉水,在西方国家感冒了看医生,医生会说多喝水多休息,有时候甚至不给病人开药。这样类推下来,好像不戴口罩也顺理成章。在3月3日意大利封城后,其隔离区的居民在没有任何穿戴口罩和任何防护衣物的情况下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归还自由”,抗议隔离政策。
北美国家已经封闭了边境,暂停了国际旅行并且关停了学校、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纽约、渥太华等城市已经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但就是没有要求人们出门戴上口罩。在加拿大的一些超市里,很多营业员戴着一次性手套防止接触传播,却依然没有戴口罩。西方人也许还没有形成一种戴口罩的文化和传统。
西方人抢卫生纸的居多,但是在西方的超市里,柜台上往往用汉语写着:“口罩卖完了。”
防疫口罩最先出现在中国。英国专家在本月的《纽约时代》撰文称,1910年中国东北鼠疫肆虐时,华人医生伍连德将相对简单的外科口罩改良成了防护用品,要求医护人员佩戴。当时还有多人对佩戴防护口罩持有怀疑态度,但是随着一位著名的法国医生在东北感染鼠疫身亡,防疫口罩随即被大家接受,也许这就是中国对口罩的一种历史记忆。
许多中国人谈到西方人对疾病的态度时,都认为他们最近几十年里都没有过多流行病的深刻记忆,因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罕见有大型流行病的出现。从多个西方公共卫生官员的发言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自己国家医疗卫生系统的信任感。
分析到这里,就可以发现口罩只是不同国家和文化里防疫的一个细节,而不是全球公认的一个必备手段。
随着目前的新冠肺炎在西方世界大面积流行,此次流行病会在多年以后成为写入历史的西方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不过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居住环境不同。西方人多数住独立屋,东方人则更多住在公寓里——共用楼梯、电梯以及人口密集的居民区,这是在中、日、韩等国家司空见惯的日常居住环境。在人口密集和社区里一定比人口分散的地方更容易有近距离接触和近距离交谈;所以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成为一个很难逆转的社会环境差异而决定了东西方不同的防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