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央行正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健全债券违约
关于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事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接受《财新》采访时指出,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健全违约处置基本制度,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明确违约债券涉及的法律问题。同时,强化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监管,推动跨市场执法,严厉打击发行欺诈和逃废债等行为。此外,人民银行也在积极发展违约债券交易市场,研究推出债券置换等提高处置效率的市场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手段。
潘功胜指出,由于我国债券违约历史还比较短,本轮债券违约也暴露出债券违约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违约的公司信用债完成兑付或达成重整协议的比例比较低。较低的违约处置效率会损害投资者投资积极性,加大企业债券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成本。
债券违约是正常现象,没有违约的市场是不健康的市场。 潘功胜强调。他指出,打破刚性兑付后,债券市场的定价体系得以矫正,可以形成真正反映企业信用风险的价格,投资者投资行为也会随之调整,因此,正常的违约对于债券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有利于金融资源更有效率地配置,需要客观看待违约现象。
他指出,判断当前债券市场违约形势要从多个维度分析。
首先,2018年债券违约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从环比情况和新增违约情况看,当前债券违约形势有较为明显的缓解。2018年全年共发生债券违约1014亿元,下半年违约817亿元,占全年违约总规模的比重达到81%。随着2018年底以来多项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改善政策的推进,经济增长保持韧性,2019年上半年违约债券规模为442亿元,环比下降了46%。尤其是四、五月份之后,违约债券规模进一步下降,二季度违约债券规模较一季度又减少了147亿元。此外,今年上半年发生违约的32家企业中,有10家是以前违约的企业,占比将近三分之一,这其实是过去就已暴露的风险,新出现的风险比表面看起来得要小得多。
其次,中国债券市场整体违约率水平目前并不算高。与信贷市场违约相比,2018年底的信用债违约金额占信用债余额的比例是0.79%,而同期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比例是1.89%。信贷市场主要依靠放贷机构内部决策,在发生不良时也可以通过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灵活消化,相关信息无需公开。而债券市场需强制信息披露和外部评级,债券违约需要披露,透明度高,评级机构也会调低评级,违约对企业形象和后续融资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当然债券市场的透明性是一大优势,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约束。与国际水平比较,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也并不高。穆迪发布的过去几年国际债券市场违约比率,总体在1.12%到2.15%之间,相对而言,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水平要低一半多。因此,当前债券市场违约情况总体处于正常范畴。